close

  原標題:解密華為鴻蒙OS核心「武器」 下一代操作系統爭奪戰開啟

  導讀:鴻蒙OS的四大技術特性:分散式架構首次用於終端OS,實現跨終端無縫協同體驗;確定時延引擎和高性能IPC技術實現系統天生流暢;基於微內核架構重塑終端設備可信安全;通過統一IDE支撐一次開發,多端部署,實現跨終端生態共享。

  8月9日,華為在東莞松山湖舉行開發者大會。

  如今,松山湖是手機廠商的製造研發重鎮,華為首次如此大規模地進行開發者大會,集中向外展示終端實力。谷歌、蘋果的開發者大會每年受行業矚目。現在華為從底層操作系統到上層應用,再到硬體,也開始打造平台生態圈,早已不是追隨者。

  一開場,華為消費者業務CEO余承東先公佈了消費者業務的情況。

  他介紹道,華為手機8年68倍增長。雖然有貿易摩擦的影響,今年上半年華為手機出貨量依然保持了24%的增長,達到1.18億台,每個季度達到6000萬台的銷量。上半年,如果沒有制裁事件的話,可能達到1.3億台。

  第三方調研機構Canalys報告顯示,華為以38.2%的市場份額位於國內第一,成為國內市場上唯一增長的手機品牌。

  根據GFK數據,華為目前全球市場份額已經上升到17.6%,與第一名非常接近。余承東表示:「沒有貿易摩擦影響的話,預計是第二季度第一或並列第一。今年應該會在全球第二,第一有難度。」

  他還表示,全場景,智慧生活是消費者業務接下來5-10年的核心戰略。

  操作系統則是支撐核心戰略的底層技術,開發者大會上,神秘的鴻蒙操作系統(HarmonyOS)終於登場,並且進行開源。

  鴻蒙OS到底是誰?

  按照余承東的說法,隨著全場景智慧時代的到來,華為認為需要進一步提升操作系統的跨平台能力,包括支持全場景、跨多設備和平台的能力以及應對低時延、高安全性挑戰的能力,因此逐漸形成了鴻蒙OS的雛形。

  也就是說,鴻蒙OS不是為手機而生,而是為接下來的物聯網時代而生。

  我們最熟知的操作系統,莫過於谷歌的安卓(Android)、蘋果的iOS,微軟的Windows,但是當面對新興終端、工業級終端時,這些操作系統並不能夠勝任。

  因此,現在科技巨頭們正在研發的是新一代操作系統,除了華為,谷歌、蘋果也在暗自蓄力,爭奪未來技術高地的話語權。

  所以,余承東說道:「鴻蒙OS的出發點和Android、iOS都不一樣,是一款全新的基於微內核的面向全場景的分散式操作系統。」而鴻蒙OS將率先應用在智能手錶、智慧屏、車載設備、智能音箱等智能終端上。

  那麼,如何保障跨終端的體驗?余承東在現場著重介紹了鴻蒙OS的四大技術特性:分散式架構首次用於終端OS,實現跨終端無縫協同體驗;確定時延引擎和高性能IPC技術實現系統天生流暢;基於微內核架構重塑終端設備可信安全;通過統一IDE支撐一次開發,多端部署,實現跨終端生態共享。

  其中,最受關注的就是微內核,余承東一再強調這是操作系統未來的趨勢,將從宏內核轉向微內核,擁有更強的安全特性和低時延等特點。

  而內核和應用兼容性有關,目前,鴻蒙OS的架構中,內核包含Linux內核、鴻蒙微內核和LiteOS,未來會完全轉成鴻蒙微內核。這意味著,現在安卓應用基於Linux內核可以和鴻蒙OS進行兼容,未來,要在鴻蒙OS上運行就需要用鴻蒙微內核。

  鴻蒙OS並非一蹴而就,十年前,華為就已經啟動了研究,2017年第一代版本面世。據21世紀經濟報導記者了解,華為的操作系統是由華為2012實驗室旗下的歐拉實驗室研發。

  余承東在採訪中向21世紀經濟報導在內的記者透露,鴻蒙OS的研發人員在4000-5000人左右。而貿易摩擦的升級,也讓華為加大了對鴻蒙的投入,以支持更早發佈。

  對標谷歌Fuchsia

  自華為備胎方案浮出水面以來,鴻蒙OS就成為萬眾矚目的B計劃。在谷歌安卓系統合作沒有恢復的情況下,鴻蒙OS被認為是待發的替代者,不過鴻蒙的野心並不在手機上。

  余承東也再次強調,華為會優先使用安卓操作系統,考慮到安卓生態,減少大家的工作量。如果谷歌操作系統不能使用了,那就可以隨時轉移到鴻蒙OS上。

  他告訴記者,鴻蒙在手機中已經適配完成,達到了商用的程度。鴻蒙OS能夠一舉補上生態和系統兩個漏洞,這也是消費者業務目前的最大漏洞。

  即,退一步,海闊天空,進一步,華為也有應對。那麼,為什麼有B計劃還要用安卓?

  首先,安卓不僅僅是一個系統,也是一種秩序,這個平台已經有眾多開發者,是一個全球平台生態,大家不能破壞全球規則,或者說不到不得已,不希望分庭抗禮,大家還是希望合作共贏,而不是相互折損。

  建立生態也並非易事,貿然切換,可能反而適得其反,給鴻蒙OS成長的時間,培養更多的開發者,在更成熟的時機更迭,或是更好的選擇。

  其次,鴻蒙,意在「開天闢地」,它的征程是物聯網、跨終端,是一款戰略性產品。它真正對標的不是安卓,而是谷歌最新研發的操作系統Fuchsia。

  根據Fuchsia中文社區的介紹,在安卓和 Chrome OS 兩大操作系統之外,谷歌正在進行第三款操作系統的開發,命名為Fuchsia。它並不基於 Linux 內核,而是基於谷歌全新開發的一款名叫 Magenta 的內核。

  綜合當前信息,谷歌希望通過Fuchsia來接入多終端,完善生態圈,也是面對物聯網而準備的。比如未來能無縫運行於智能手機、智能音箱、筆記本電腦等智能終端上。網紅平台據悉,谷歌計劃在未來可能率先在智能音箱等智能家居設備上運行Fuchsia ,這與華為鴻蒙OS用於智慧屏上的策略如出一轍。

  巧合的是,2017年穀歌就在開源網站Github上發佈過該操作系統,而華為鴻蒙OS的1.0版本發佈時間也是2017年。現在來看,PK的萌芽早已存在。

  中國郵電大學教授呂廷傑在《5G新機遇60講》中就談道,因為谷歌看到4G時代安卓系統越來越明顯的缺陷,認為它可能不太適應5G時代的架構,所以需要面向5G萬物互聯打造全新的操作系統。

  「根據我目前掌握到的信息,谷歌的Fuchsia有兩個內核,一個是輕量級的,Little Kernel,主要用於物聯網等小型設備,另一個是Magenta,這是從Little Kernel開發出來的,可擴展性更強,能兼容手機PC操作系統的升級系統。最終Fuchsia不僅要連接萬物,還會滿足手機和電腦設備。顯然這是不同的發展階段,連接物是它的切入點。」他說道。

  呂廷傑還表示,相對於谷歌,全產業鏈設備生產商華為對於5G可能帶來的變革,或許有著更深刻的理解。5G是雲存儲、邊緣計算、物聯網、大數據、人工智慧實現的必要前提。所以他認為鴻蒙並不是為4G打造的某種備胎,而是一個面向5G的操作系統,而這個操作系統並不是目前手機上的終端操作系統,而是一個網路操作系統。

  值得注意的是,華為相比谷歌還有一個優勢在於硬體,手機加上各種智能終端,華為一年的硬體銷量就超過3億台,操作系統應用的場景得到極大地拓展。但是,在最關鍵的生態上,目前谷歌依舊強大,十多年的積累不是一朝一夕可以比擬的。

  余承東表示,對比谷歌的Fuchsia ,鴻蒙OS有3倍到5倍的效率提升,華為的微內核已經投入商用了,可以用於高安全級別的,人臉識別、驗證、安防等領域。

  而錯過了PC時代、移動互聯時代的操作系統市場,在未來的IoT時代,中國的科技公司能否扳回一局?

網紅平台  生態之爭

  一位軟體從業人員告訴21世紀經濟報導記者,不論華為還是谷歌,都是面向IoT時代做生態,但是未來IoT的商業模式是怎麼樣的,還不知道。「手機時代,模式是一軟多硬,電腦時代也是一軟多硬,即一個操作系統對應多個硬體公司。IoT時代不知道一軟多硬還是多軟多硬,不知道軟體公司更多還是硬體公司更多,華為還是想做更多硬體,這是它主要的利潤來源。」

  雖然鴻蒙系統並沒有直指安卓操作系統,但是,華為構築生態的神來一筆是方舟編譯器。

  早在華為P30 的發佈會上,華為就已經推出了方舟編譯器,並且已內置在 EMUI 9.1 中。根據華為的官方測試,方舟編譯器能夠提升手機系統操作流暢度 24%、系統響應性能 44%、第三方應用操作流暢度 60%。

  何為編譯器? 最基本的解釋就是,將人類語言轉換成機器語言。比如打開微信發送信息這一人類的動作,就要轉換成機器語言處理,但是CPU、內存不能直接執行,在這個之間就需要編譯。

  嚴格來說,編譯器屬於操作系統中的有機部分,很多操作系統裏面自帶編譯器。打個比方,操作系統如果是文學門類,那麼編譯器就是翻譯。不能說翻譯完全屬於文學,文學就一定要包含翻譯,但是兩者之間存在部分從屬包含關係,但又是相互獨立的部分。

  因此,通過編譯器,可以曲線地深入安卓生態,並且拉攏開發者來使用方舟編譯器開發應用。

  華為強調方舟編譯器的優秀,這是一種迂迴的打法,一種基於技術的商業策略。華為向市場注入複雜度,是為了更好地建立生態,讓更多的開發者加入到鴻蒙OS乃至華為整體生態當中。

  因為操作系統大家已經比較熟悉了,蘋果操作系統形成閉環、帶有原生應用;安卓系統比較開放,有自由度在裏面,有自己的UI風格。這些印象已經深入人心,也很難改造。

  也就是說,在操作系統的生態中,從應用層面的競爭,到廣為人知的交互、技術規範方面,華為很難去競爭,華為通過編譯器要拉攏的不是操作系統C端用戶,這些已經被佔領了。這不是一年兩年,甚至不是五年十年能做成的事情,而是國外科技巨頭花了幾十年的精力去推廣的IT世界規則,他們出發得早,已經打造了以操作系統為核心的產業鏈條,包括上下游和開發者。

  所以,華為的策略是去佔領新的技術模式,往凝固的安卓、蘋果操作系統中注入新的複雜度,把編譯器的概念深深帶入到日常的生活工作中,傳遞出這個東西有別於操作系統,而且有很大不同,而且可以獨立於操作系統。

  就好像,安卓開源世界是一個銀河系,有諸多版本,谷歌之外還有其他公司在維護,也有社區開發者在維護,華為想要從編譯器進入體系佔據一席之地,不是重新定義交互,不去開發新的應用,別人的應用用華為的編譯器更快,而且「翻譯」出來的東西在操作系統上運行效率更高,必然吸引開發者。

  這是一個巧妙的路線,用了原先的操作系統,遵守了對方的規則,然而能夠通過技術層面突破。這不是一個壯舉,但是是一個不錯的選擇。

網紅平台
KOL
arrow
arrow
    文章標籤
    娛樂城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lopezrolandl2 的頭像
    lopezrolandl2

    玩攻略 - 狼人殺

    lopezrolandl2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