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慈欣被曝隱私,網爭勿用「黑暗森林法則」
■ 觀察家
把劉慈欣的身份證號碼、住宅、手機等隱私信息發佈在網路上,其行為甚至已經超出了普通網路暴力的範疇。
雖然《流浪地球》已經下線,但是劉慈欣引起的爭議還在繼續。
近日,擅長黑客盜取、人肉獲取資料等操作,被稱為「惡俗界維基百科」的網站「惡俗維基」,對劉慈欣發動了人肉搜索,併發佈了其身份證號、住宅、手機等隱私信息。儘管他在網路發言的ID已經被註銷,但他過去的發言仍被「揭發」出來。
這些人對劉慈欣在網上的匿名發言進行了搜羅、整理、分析,羅列了他很多很LOW的言語。
比如,劉慈欣得了雨果獎,第一時間在家鄉貼吧匿名發帖,公佈了消息。他還匿名問網友,在家鄉這樣的小地方,如果能有100萬元算不算富裕。這些發言如果證實是真的,則向我們展示了這個作家更真實也更可愛的一面。如果說「嘚瑟」,可能也是人之常情。
當然,那個shipship(據稱是劉的賬號)也說過一些比較「沒道德」的話。有網友向他求助借款3000元,他的回復還有羞辱意味。這個回復很不禮貌和得體,但他是以普通網友而不是公共人物的身份發帖,也沒有那麼大的「惡」。
一個人匿名發的帖子,也能代表當時的某種心理狀態。或許,每個人都有其「惡魔」的一面,而匿名留言則把這一面表現更充分,有時候甚至是失真的。這時候的「他」,非但不同於在公開場合表現的形象,甚至也不能被看作「真實的人」。
娛樂城 但是,那些攻擊者可能並不這麼看。他們把這些發言當成寫出《三體》《流浪地球》等優秀科幻作品那個劉慈欣的「罪證」,進行道德宣判,「看吧,這樣low的人能寫出什麼好作品來」。娛樂城
這種批評當然是業餘而可笑的。不僅如此,不管在何種意義上,把一個人的個人信息公佈到網上,嚴重干擾一個人的生活,都已經遠遠超出了批評的界限,涉嫌違法了。
不喜歡劉慈欣的作品,對其所反映的價值觀進行爭論,都是正常的。但討論雙方態度都越來越激烈,最終,很有可能是反對劉慈欣的一方,發動了這場對劉慈欣的「網路戰爭」。
這不是科幻,而是對劉慈欣本人的切切實實傷害。劉慈欣完全可以拿起法律武器來維權,但悲哀的是,面對網路攻擊,要想真正維護自己的權利,其實非常困難。
並不只有劉慈欣遭遇這樣的問題,最近一段時間以來,身邊也有不少人在偷偷清空自己過去的發言。
儘管這次一些網友把劉慈欣過去匿名的網路發言都找出來,算是比較極端的情況,但是從過去的微博中尋找「污點」,卻是相當普遍的行為。人們能夠做的,只能是偷偷刪掉自己的發言,希望自己展示的是一個「完美的人」。
相信劉慈欣也已經認識到這一點,但這些戰鬥力強大的「網路戰士」,把他註銷的ID所發的帖子都找了出來。這種程度的攻擊,甚至已經超出了普通網路暴力的範疇。
這種攻擊的出發點是「摧毀一個人,給他造成現實傷害」。和現實中的「涉黑」不同,他們往往打著正義的旗號,躲在電腦屏幕背後,逍遙法外。
並不是每個人都能像劉慈欣那樣,擁有這麼多「敵人」,但這種局面卻仍然是每個人都可能遇到的,它足以將我們置於「人人自危」之境。
這樣暗黑的景象,是跟法治、文明等概念反向對峙的存在。而要消除這樣一幕,還得訴諸法治與規則。
□張豐(媒體人)
娛樂城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