飛龍:蒙語「牽手」人工智慧的拓荒者
娛樂城中國新聞網
中新網呼和浩特1月13日電 題:飛龍:蒙語「牽手」人工智慧的拓荒者
作者 陳峰
「我就是蒙古族,所以我對於蒙古族的語言、文字都有著特殊的感情,讓蒙語不斷發展傳承是我的心愿。」13日,內蒙古大學計算機學院副教授飛龍向記者說道。
記者了解到,飛龍除了是內蒙古大學計算機學院副教授,同時還是內蒙古自治區蒙古文信息處理技術重點實驗室副主任、內蒙古蒙古文信息化學會副秘書長。娛樂城自2006年起,飛龍開始從事蒙古文信息處理研究工作,在這十余年中,他參與研發的一系列蒙古文信息處理系統,逐漸實現了讓機器能聽懂蒙語、開口說蒙語的功能。
飛龍告訴記者:「蒙古語語音識別、語音成合系統的形成,讓蒙語與人工智慧接軌,進一步助力蒙語在教育、氣象、交通等多個領域的運用,從而也讓蒙古族文化永葆活力。」
圖為身著蒙古族服飾的飛龍(右一)。受訪者供圖
據了解,這些年飛龍參與了西里爾蒙古文與傳統蒙古文相互轉換系統、國內首款蒙古語語音識別和蒙古語語音合成系統、奧雲蒙古文整詞輸入法等多個蒙語智能系統的研發,其成果填補了國內蒙古文信息處理的多項空白,對蒙古文信息化發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動作用。
此外,以飛龍為第一完成人發佈的「西里爾蒙古文與傳統蒙古文相互轉換系統」使用用戶已遍布中國、蒙古國、日本等國家,使用量已超過400萬人次。
娛樂城 2018年12月27日,飛龍所在團隊自主研發的國內首個達到自然人發音水準的蒙古語語音合成系統--奧雲2.0正式發佈,該系統填補了市場上沒有應用水平蒙古語語音合成系統的空白。
談到奧雲2.0的研發過程,飛龍向記者講到:「『奧雲2.0』的研發設計耗時兩年,為了使它儘可能達到自然人發音水準,我們將蒙語語音一個音符一個音符地標註,僅一個小時的語音,標註往往需要花費一個半月之久。」
不僅如此,「奧雲2.0」的研發還克服了蒙古語現有語音文字型檔資源稀缺及蒙古語語系複雜等難題。「但是不管多難,我們始終不曾放棄,最終才有了『奧雲2.0』的成果。」飛龍說道。
記者了解到,在蒙古文信息化領域,飛龍擁有以第一完成人申請的國家級發明專利3項、軟體著作權12項。多次出訪美國、日本、蒙古國、土耳其等國家進行學術交流后,飛龍更加確定蒙古文的發展要與科技與人工智慧接軌。
「蒙古文信息化的建設,對於蒙古族文化的發展,具有重要的保護及傳承作用,所以對於蒙古文信息化、人工智慧化的研究,我從前在做,今天在做,今後也會繼續研究下去,為蒙古族文化更好地走向世界而助力。」飛龍說道。(完)
留言列表